發表于 : 2023年02月27日
2023年1月10日-11日,由融中傳媒主辦,融資中國、融中財經、融中母基金研究院協辦的融中2023(第12屆)資本年會盛大舉行。此次會議以“勇者·大道不孤”為題,峰會集聚政府主管部門、投資機構、經濟學家、熱點企業對新形勢下的行業生態進行一次全面的觀點挖掘和問題探討!
歌斐資產私募股權投資董事總經理、S基金負責人郭峰先生出席本次活動,就《【S基金專場】如何摘取存量市場上的“皇冠明珠”》圓桌討論,進行了論壇主持并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S基金這個話題是在過去2-3年時間里,中國私募股權行業里面最炙手可熱的話題之一。 此次參會的有很多行業老朋友,也有很多這一兩年進入S基金行業的新朋友,相聚在春節前分享一下在過去一年看到的機會、挑戰,以及在2023年或者未來更長時間里,如何跟GP形成合作。 歌斐是國內較早一批做S基金,2013年進入到人民幣的S基金,后續也有美金。S基金管理人規模達到人民幣100億左右,在母基金的基礎上長出來的,歌斐從2010年開始做母基金,大概1300億左右的規模。 以下內容為郭峰觀點分享: Q1:過去1-2年里,在S基金行業里面看到什么樣的變化,才會進入到S基金行業里來? 我們從2013年開始進入S基金的行業,差不多10年的時間里面,我們也看到了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從2013年到2018年,差不多5年時間里面,我們感覺交易并不是特別活躍,可能S基金并不是特別多,少數4、5家左右。那時候我們的母基金也想做一些賣出的時候,發現很難找到交易對手,這是第一個階段,在賣的可能都是一些中小型的財務型的LP。 2018年出現一些大的變化,就是“資管新規”?!百Y管新規”使銀行出現大量違約的份額,以及后面實繳之后仍然要做處理的份額,這個體量跟當年的財務投資人一筆兩三千萬不一樣,都是幾十億上百億的規模。 最近這兩三年,尤其2020年以后,看到海外歷史比較悠久的S基金,過去他們在中國也沒有派人做投資,2021年開始在中國有幾個案子,大家開始對中國S基金做系統性的配置。我12月份去了一趟新加坡和香港,跟這些同行做了交流,我問他你們在過去一年里面怎么看中國市場,怎么看這個資產類別的機會。 中國在過去一年變化比較大,現在這個時間點相對比較謹慎,對于這些已經經歷了40年左右歷史的長線投資人來看,我覺得他們的核心,中國是他們不得不配置的資產類別,S基金作為更加明確的資產,可能會在今年開始重新回到他們在中國開始做資產配置非常重要的品類。這是從歌斐的角度看到過去一兩年發生的變化。 Q2:2022年投資機構是什么樣子,為什么保持這樣的投資節奏,怎么看市場機會或者市場挑戰呢? 歌斐在過去一年時間里面,和大家是類似的,總體看得特別多,看到的機會可能跟過去前面兩年相比有更多的機會,二級市場跌了很多,GP、LP都有創造流動性退出的訴求,價格也有所松動。 實際去做盡調和做項目判斷的時候,發現基本面也發生很大的變化,雖然價格下來了,但是在邏輯和方向發生變化之后,僅僅是價格的變化,是否能夠支撐我們去做這個投資呢?從最終結果來看,我們在2022年雖然看得特別多,但是最終出手的不是特別多,跟前面2020、2021年相比的話,還是有比較明顯的下調。 總的來說,我覺得在過去的一年里面,對于S基金這個資產類別來講,是慢慢向好的趨勢,因為折扣也好、價格也好、標的也好,可以有談的空間了,尤其跟2021相比,可以有比較多的挑選余地在里面,這樣的趨勢也會在2023年延續。 2022年是靴子剛剛落地的過程中,不應該在落地前面的階段做過多的投資,我想這也是跨越周期的一個方法。 Q3:S基金作為交易、作為投資,也會有自己不同的策略和打法和方法論,尤其在現在這么復雜的估值、政治經濟的變化、退出,很多東西不可預期的情況下,各位是怎么管理自己的S基金?核心的策略或者比較有獨特的差異化的一些打法是什么? 歌斐從策略角度,S基金也是一個獨立的產品線,人民幣已經做到了第6期,美元做了2期,2023年可能做第三期的美元S基金,這是從產品角度。 從投資角度來看,過去10年也經歷過一些變化,從最開始的尾盤階段的S基金的份額,到中間做過一些四五年份的大額報價式的收購,單筆最大一筆收購做了10個億左右的份額。 過去兩年三年的時間,我們看海外市場非常多的GP領導的交易,不管是接續基金還是綁定式的組合交易,還是資產包的交易,還是單項目老股的買賣也好,都是我們在做一些積極的探索。 尤其我覺得在2022年,在市場大幅調整,退出變得更長更慢,退出估值沒有那么理想的時候,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GP愿意把他們手里面好的項目、好的資產,以老股轉讓、以接續、以資產包的方式,跟我們這些S基金管理人們做合作,這些都是我們在過去10年時間里面的一些探索。 Q4:對于2023年份投資怎么看?如果你覺得2023是一個好的年份,你看好的一些方向會是什么? 大家都看到相對來說比較一致的預期是對2023年都有更好的期待,可能用更多的不管是交易的策略也好,對某些科技、醫療等行業的看好,最終實際的交易,來去驗證我們的投資策略,去驗證這個投資判斷。